连续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分析

啊哈,我们很高兴的告诉大家,开放教育小站继超短集之后,开连续集了。 什么是连续集?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没有,哈哈,这样就理解了吧,不过现在我不知道这个连续集是多少集,我们慢慢来看。 那么这个连续集是从什么开始说呢,就从我们教育技术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教学设计开始。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思维导图。希望大家自己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尝试使用这种工具去帮助自己梳理一些内容。 <a

啊哈,我们很高兴的告诉大家,开放教育小站继超短集之后,开连续集了。 什么是连续集?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没有,哈哈,这样就理解了吧,不过现在我不知道这个连续集是多少集,我们慢慢来看。 那么这个连续集是从什么开始说呢,就从我们教育技术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教学设计开始。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思维导图。希望大家自己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尝试使用这种工具去帮助自己梳理一些内容。 %e6%95%99%e5%ad%a6%e7%9b%ae%e6%a0%87%e5%88%86%e6%9e%90 (温馨提示,这张图挺大的,不过也是矢量图,各位读者可以把图片下载下来,随意放大也不会变形,请您在使用本图片的时候注意标明作者,谢谢合作)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所应达到的效果或标准

我们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教学目标分析所蕴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不过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教学目标分析的意义。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什么是目标。A公司的生产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员工说,这个月我们要完成10000台设备的生产,到这个月底了,车间完成了10000台设备的生产,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说,这个公司的目标就是在这个月中完成10000台设备的生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就是能测量(10000台),有表现的一种预期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目标,也就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最终达到了你所设想的那样的结果,这个就算是教学目标达到了。 说了这么多口语化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学者通过教学后应该可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是预先制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学习结果或标准 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教学总目标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分析出教学目标的一些特征,比如是预先制定的,比如是具体的,明确的,教学可以达到的,结果可以测量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教学目标也是一个系统,课程的总目标为大的指导方向,之后又单元的目标,也有课时的目标。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去指导。

教学目标的功能

通过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能够看到一点,这个目标是预先设定的,就好像中国的家长总会告诉孩子,如果你考多少多少分,我就怎么怎么样,这就说明了教学目标具有激励的作用。除了激励作用,教学目标也具有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为教学的评价提供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最后来检查是否完成了这个目标。 我们学习教学设计,设计的是与学习有关的各个方面,当然,对于目标的设计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能随意的,跳跃的设计,我们要有逻辑的,系统化的,将我们的目标进行分类设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这里我着重讲解三个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提起布鲁姆,大家可能头脑中会出现一个金字塔样式的,六个层次的图案。小站自己也写过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关于认知领域内的目标分类,有需要了解的读者可以戳下面的链接。
浅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http://open.edutech.ren/archives/103
其实,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也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三大方面,我们着重关注的是认知领域内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小站这里采用的是老版本的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六个层次,新版的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对于知识的分类,知识可以分为以命题形式出现的陈述性知识和以任务形式出现的程序性知识,那么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使用记忆这个层次来解决,而对于程序性知识的话,使用记忆就不太合适了。记忆的上一个层次是理解,这里的理解指的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转换,解释和推断,这是最低水平的理解,第三个层析是应用,这里指的是代表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属于较高水平的理解。即使这样,我们也把下三层的能力称为低阶技能。而分析,评价和创造都属于高阶技能,这样的分类就为我们清晰的描述教学目标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另外,克拉斯沃尔在情感态度领域内分了五层进行描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分别是: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接受或注意这个层次,是最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也就像学生在课堂中听讲,但是这只是学生接受或注意了,如果这个学生和你有语言,眼神等交流,那么说明这个学生有了反应,是在主动参与这些事情,有可能这个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有兴趣。小组讨论时,当一个学习者能够说,我欣赏另一个学习者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评价就到了第三层次评价,有些时候学习者的态度也是一种评价,之后就是组织,当学习者接收到各种不同的,错综复杂的价值观时,学习者会将所有的价值观组织在一起,然后进行比较,确定关系和重要性,然后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最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学习者自己的性格,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预测学习者的行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注不断变化的内化过程,这种内化不是说是一种灌输,换句话说,书本上所列举出的东西,只有学习者经过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到最后的价值化后,才能转化为自己奉行的价值标准。 关于动作技能方面的,其实没有一个最好的分类法,这里小站沿用的是辛普森等在1972年提出的分类法。辛普森把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定为: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几个层级。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哪个领域内的教育目标,都是从低低级到高级进行分层分类,这就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多可以参考的范式。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加涅有一个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大的贡献是信息加工理论。其实加涅对于学习结果也有自己的分类系统,加涅将学习结果分类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所谓言语信息,是包括几个方面的,一是会发音,也就是具有说话的先前技能,之后是可以表达出来,那么判断一个学习者是否获得言语信息,也就是看学习者是否能把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其实大家仔细体会,加涅所提出来的这个理论是围绕他的信息加工理论展开的,所谓能够表达出来,并不是指生搬硬套,而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加工,用自己的话去表达。
如果说言语信息是与知道“是什么”有关的话,那么智力技能就是关于“怎么做”了。知道什么是分数,这是言语信息领域的,而知道怎么讲分数化为小数,则是智力技能领域内的。智力技能也分为好多类,比如辨别,规则,概念,高级规则等。 认知策略是学生自己调节自己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内部心里过程的一种技能,比如我如何编码这一组概念方便我的记忆,或者我如何检索我想要的知识,可以说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自己操控和管理自己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 动作技能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你的肌体会动,另一个是你知道如何去动。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 态度是习得的。态度是影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态度包括的东西是事物,人和活动。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层次

梅瑞尔将上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也就是将内容的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和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维的模型。 225139_5 这个模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事实的东西,我们只用停留在识记就可以了,对于概念,我们除了要记忆,并且还要理解,那么对于技能,我们就需要记忆,理解还得会应用。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15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下面是上面的基础,要一步一步来,而不能遗漏和跳过,否则就会为后面的学习带来困扰。 这个模型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课程的关键一步,从两个维度考虑,目标明确具体并且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同时强调学习的内在联系,强调认知学习迁移效果,符合认知规律。同时具有拓展性,可以随时调整。

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了教学目标的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就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怎么设计呢?我该如何去做呢?基本上有三个步骤,首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之后分解教学目标层次,最后需要将教学目标表达出来。

一、分析教学内容

在上面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我们知道了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二维模型,是不是发现,其实我们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二维模型中的一个维度,也就是教学内容的维度。教学内容分为(1)事实(2)概念(3)技能(4)原理(5)问题的解决几个维度事实: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 概念: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技能:这里指的是智力技能; 原理:三角形的内角定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问题解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上事实,进行解释论证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层次分解

我们在确定知识点的分类以后,我们就需要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二维层次来找对应的关系进行分解教学目标,特别提示的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时,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学习者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今天学习的目标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个从属技能,那么学习者可能就因为缺失从属技能达不到目标;但是如果花太多时间去掌握先决技能的话,就会显得头重脚轻干扰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的分层可以用归纳分类,层级分类和信息加工分类这三种方法。归纳分类的知识点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层级分类是一种倒推,也就说这个学习者需要掌握我们的教学目标,之前需要掌握什么,再之前需要掌握什么,直到分解为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容易掌握的层级表,这需要较多心理学知识的支持。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按照心理学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楚的解释达到重点目标所需要的心理操作过程和步骤,然后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不需要按照线性进行,只需要在某一个过程结束后,根据结果再选择其他的过程操作即可。
小站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工作原理类似,那么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和条件自适应学习类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教学系统的设计上就遵循自适应学习的特点?这个就有待讨论了。

教学目标的表达

分析了这么长一串教学目标的东西,那最重要的,就是将我们的分析结果表达出来。有人给我说,小站你分析出来教学目标,直接说出来或者口语表达出来不就好了,还需要按照什么方法? 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教学设计所拿出的方案,应该能够让别人看得懂,既然需要别人看得懂,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也就是用一个标注写出我们的教学目标,交给其他的产品去做的时候,即使我们不在场,也不会说对方无法理解我们所做出来的方案。 所以,明白了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方式把我们的目标表达出来,除了量化的ABCD模型,还有一些非量化的,通过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的表达。这样既有量化的说服力,也有非量化的补充,就相对完善了。 我们常用的是马杰的ABCD模型,也就是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程度(Degree),比如: 二年级六班的小学生,在阅读我屏幕上所展现出来的学习指南后能够有80%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做出这个问题。 上面这句话中,二年级六班的小学生就是对象;阅读学习指南,就是行为;阅读行为指南后,就是条件;能够有80%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做出这个问题,就是程度。 当然,条件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人,环境,设备,信息,时间还有问题是否明确都会影响到目标中的条件表述,请各位读者注意。 在使用ABCD模型的过程中,请注意你的目标一定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你的描述一定是准确的,具体的而不是含糊不清的,抽象的你描述的一定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而使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的表达就将使用ABCD方式中缺失的一部分补充上来了,ABCD模型只强调了行为结果,但是对内在心理过程没有注意。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却无法测量,怎么办呢? 1978年格朗伦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述教学目标,然后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变化的例子,既可以让这个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比如有些题目中所写的,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什么,这个理解是无法测量的,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习者表达出来,如果表达的合适合理,就说明了学习者具有了理解这项能力,也就说明了学习者达到了学习目标。

总结

我们从教学目标含义入手,理解了教学目标的作用,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同时也对教学目标的三种设计方法和一种表达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的来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把握好,分类好,表达好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小站也觉得,教学目标的表述越精确,学习者的学习越具有逻辑性也越具有程序性,所以,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及其重要。 以上就是今天连续集第一集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讨论学习。 E-mail:qiuyi@edutech.ren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